我的宝安蓝朋友 | 190个大气微站,为宝安的蓝天筑牢穹顶屏障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2-01-11 13:16:44
秋风漫卷白云飘
蓝天映衬处处景
如今,这样的景象成为了
宝安人日常生活里、相册回忆里
一个亮丽的生态符号
而这正是宝安区开展蓝天保卫战
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今年以来,宝安区空气质量稳定向好
PM2.5降至18μg/m³
优良天数达到332天
而每天的蓝天白云
都是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统筹各部门、各街道
从各类空气污染源中一微克一微克“抠”出来
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争分夺秒“抢”回来的
如何实现大气治理精细化、网格化?
2018年起,宝安区向科技“借力”
在全市率先部署
覆盖124个社区、66个重点区域的
190个大气环境质量微型监测站
采用网格化“精准监测”方式进行“贴身盯防”
建立了完善健全的大气监测体系
跟着这个视频
来看看大气微站如何
联手大气管家APP和环管员
“在线”守护宝安蓝
在石岩街道浪心社区工作站楼顶
有一个小小的白色圆形装置
这就是浪心社区的大气微站
每天实时在线监测社区的空气质量
浪心社区工作人员廖锦昌
正是这个微站对应的负责人
也叫“环管员”
今年2-5月,大气微站与“环管员”联手
侦破一起“社区大气数据异常案”
线上监测+线下治理
牢牢守护了社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今年4月,廖锦昌收到一则短信通知
【大气管家】通知:2021年4月28日5时45分,浪心(石岩)站数据发生报警,CO浓度38.65mg/m³,请及时排查周边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看到这条短信后
他熟练地打开大气管家APP
找到这则短信对应的工单
开始进行处理
到底是什么导致频频报警?大气微站能监测到6项指标,分别是SO2、NO2、CO、PM10、PM2.5和O3。这些指标对应着不同的污染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排查。
由于浪心工作站周边正好有两个较大的物流园,廖锦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尾气排放,但经实地检查后发现并无异常。
根据报警数据特征,廖锦昌发现CO异常值多发生于早晨6-7时、中午10-12时和晚上17-19时,和用餐高峰时段吻合,判断可能是由于餐饮油烟超标排放导致。因此,他又排查了周边餐饮商家,终于锁定了污染的“元凶”——工作站楼顶的油烟排放设备!原来,浪心社区微站就安装在油烟排放口附近,因此一到“饭点”就频频“报警”。
随后,廖锦昌赶紧跟工作站汇报情况并推进餐饮油烟排放净化整改,并上传处理结果。
油烟净化处理设施升级后
微站监测数据显示CO浓度下降
报警次数明显减少
廖锦昌说,通过大气微站、大气管家APP,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社区空气质量如何,作为社区环管员,工作也有了抓手,作为石岩本地居民,看着天越来越蓝、环境越来越好,心里既高兴,也更有成就感。
这就是大气微站与环管员
联手守护宝安蓝的一个小故事
其实,像这样的小故事
每天都在各个街道社区发生着
2021年即将结束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
综合考虑今年以来辖区各社区
报警工单的处理率和处理质量
评选出“十佳社区”
像这样的微站,宝安区共有190个
分布在124个社区与
交通干道、建筑工地、工业园区等66个重点区域
对PM2.5、PM10等大气污染物
进行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化监测
监测数据如何应用?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一是生态环境部门可实时掌握全区空气质量情况,二是通过后台系统工单机制,当微站监测到污染情况时会将工单派发至街道或社区,由“环管员”通过大气管家APP接收,排查污染源、进行整治,并上传处理结果,形成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响应”的闭环管理机制。
“比如排查到的是道路扬尘污染,那就要联系街道进行清扫保洁,如果是餐饮油烟的问题,就去排查餐馆是否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等。”该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个工作流程模式,能够调度起各个社区的环管员,发动街道社区力量来参与这项工作,这个是宝安区的一大特点。
打开后台系统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微站的布点、实时监测数据等信息。“大气微站的一个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个机制,把全区空气质量监测形成立体网络,联动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形成一个整体化的作战模式。”该工作人员介绍。
遍布全区的大气微站
当发现一种问题时应该去排查哪些污染源?不同污染源应该去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为了提高基层环管员的业务水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每年会针对10个街道相关人员开展培训,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工作流程。
运行四年以来
大气微站共通报污染事件逾4.36万件
处理完成率超过91%
实现了大气污染处置由事后“救火”
向事前“防火”、事中“灭火”的转变
建立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
大气网格化监管体系
为宝安的蓝天
筑牢穹顶屏障
(深圳新闻网记者 曾舒琪 谢莹 刘炜烽 通讯员 李梦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