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芯背后,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布局
来源:雷锋网 2021-07-18 12:46:33
原标题:互联网公司下场造芯背后,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布局
近日,腾讯招聘官网出现了多个与芯片有关的岗位,引发外界关注。
腾讯招聘披露的芯片研发岗位包括:芯片架构师、芯片验证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等多个职位,工作地点可选择北京、上海、深圳等。

以芯片架构师为例,职责包括:负责AI芯片和通用处理器或者细分领域的需求分析,主导AI,处理器芯片架构设计,竞争分析和规格定义;负责芯片领域的技术演进路标、关键技术,主导关键技术和架构的研究;负责大型芯片的架构设计,关键模块的把控和设计等。
而芯片设计工程师则要求精通数字电路设计流程,精通RTL代码书写,具有电路优化的经验;4年以上数字前端设计经验,有大规模 SoC 芯片设计成功量产经历以及CPU/NPU 等设计经验者优先等。
该招聘消息一经爆出,业界开始纷纷猜测:腾讯真的要进军“卡脖子”芯片领域?
对此疑问,7月16日腾讯相关人士回应称,这是基于一些业务需要腾讯在特定领域有一些芯片研发的尝试,主要是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等,但这并非外界所认为的通用芯片。
互联网大厂齐聚“造芯”赛道
实际上,腾讯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芯片领域的布局。
2016年11月,腾讯就与阿里一起领投了可编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的2300万美元C轮融资。
随后在2018年,AI芯片公司——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腾讯领投的Pre-A轮3.4亿元人民币投资。
2019年6月,腾讯跟投燧原科技的新一轮融资,在今年,腾讯又继续跟投了燧原科技的C轮融资。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3月19日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经营范围就包含了集成电路设计、研发等。
然而对于造芯这件事,腾讯并非是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中的唯一一家。
早在2018年7月,百度公司发布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
目前,百度第一代昆仑芯片已于2020年初量产,目前已经规模化部署超过2万片,第二代昆仑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将于2021年下半年量产。
而阿里巴巴在2018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任务是从事芯片的自研开发与战略布局。2019年9月阿里巴巴第一颗自研芯片——AI推理芯片含光800正式问世,阿里巴巴表示该芯片已经量产,服务于阿里巴巴内部。
“造芯”的初心,是为了打造一朵更高效的云
“随着云计算承载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传统服务器难以完全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场景下对超大规模、需求多样、高性价比、安全可靠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等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