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杀”的剧本杀,能走多远?
来源:界面新闻 2021-09-26 16:46:48
原标题:去掉“杀”的剧本杀,能走多远?
近日,一篇有关于“哈尔滨确诊女孩被骂‘毒王’”的报道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流调行程中,女孩隔离结束后连续三天外出玩“剧本杀”,引起了网友的不满和攻击。
剧本杀最近频频登上热搜,先是因为在投资领域大热受到关注,接着因为过多恐怖、暴力元素被官媒点名,剧本杀到底有多火?被点名后的剧本杀该何去何从?
剧本杀到底有多火?
剧本杀是什么?相信很多参与过剧本杀的玩家也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
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剧本杀,是玩家到实景场馆,体验推理性质的游戏。剧本杀的规则是,玩家先选择人物,阅读人物对应剧本,搜集线索后找出游戏里隐藏的真凶。”
简单来说,就是线下实体店通常根据剧本设定布置场景,玩家同处一室,通过语言、表情、谈吐、肢体动作等表演故事。

剧本杀是怎么在国内火起来的?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想到的便是芒果台2016年推出的的爆款综艺《明星大侦探》。

即便没有看过《明侦》的人,也很难没有刷到过节目中关于何炅、撒贝宁的搞笑片段。
凭借新奇的节目模式和优秀的制作水平,《明星大侦探》第一季就取得了豆瓣9.3分的高分,2021年的第六季依然维持在8.9分。
《明星大侦探》第一季一夜爆红,尽管节目创意源自韩国的推理类综艺《犯罪现场》,可还是让人感叹芒果台敏锐的商业嗅觉,因为当时剧本杀进入中国还不到两年时间。
剧本杀流传到中国的第一个剧本叫作《死穿白》(又名《白衣死神》),它其实是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一种桌游——谋杀之谜游戏中的一个优秀剧本。

与其他剧本不同的是,《死穿白》非常适合实景游戏,《死穿白》的玩家们通常准备白大褂、圣经等道具来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剧本扮演+实景的剧本杀游戏。
剧本杀到底有多火?
今年六月,美团发布了《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报告中预计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

剧本杀门店数量也在飞速增长,2019年1月,全国可查的剧本杀店铺只有 2400 多家,但到 2021 年 4 月,这个数字增长到了 4.5 万家。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以36.1%排名第三,仅次于看电影(38.3%)、运动健身(36.4%)。
资本市场也对剧本杀的前景十分看好,今年7月,剧本杀品牌"推理大师"宣布完成千万级美元Pre-A轮融资;9月,剧本游戏与沉浸式娱乐公司“探案笔记”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融资估值达数亿元。

剧本杀为什么被点名?
9 月 22 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篇名为《宣扬暴力、灵异,变味的“剧本杀”引担忧》的文章,文章质疑商家过分宣传“血腥、暴力、恐怖”等元素以吸引顾客。
在一家剧本杀店内,室内环境被布置成坟场,血红的灯光照在棺材上,棺材里还有道具尸体。
一个店家还重点向记者展示了“人魅”“夜店凶灵”“瞳灵人”等充满灵异内容的剧本。
但记者在这些剧本杀店内没有看到任何有关未成年人的提醒和警告。
除了剧本内容过于血腥恐怖,有些剧本还开始在玩法上做文章,比如在剧本中加入喝酒环节,以此来调节游戏中的气氛。
在游戏中聊天喝酒无可厚非,但商家在提供“喝酒本”和酒水服务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今年六月,就有新闻报道宁波一家剧本杀店中一名女玩家因喝酒在凌晨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商家却没有一人跟车。
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有超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剧本杀、桌游”的相关企业,其中超九成的相关企业为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下。
剧本杀商家数量大、规模小,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许多商家只能以“喝酒本”、“黄暴本”作为噱头吸引顾客。
此外,剧本杀经营场所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上海公安在8月份对“互动游戏新业态经营场所”安全隐患排查的行动中发现,大部分的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经营场所处于商住两用房内,存在大量消防安全隐患。
显然,缺乏有效的监管、商家经营不规范已经成为阻碍剧本杀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剧本杀将何去何从?
之所以剧本杀被点名受到如此大的社会关注,还与国家对剧本杀的态度有关。
业内普遍认为,新华社的文章代表着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剧本杀行业的监管,而这关系到剧本杀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对监管压力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官媒和社会舆论对剧本杀的态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家近期对网络游戏的限制。
网游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游戏成瘾,而在剧本杀领域,游戏成瘾的报道也引起了社会关注。
据报道,浙江一名21岁的大三男生,因为沉迷剧本杀而精神萎靡、经常在半夜做噩梦大喊大叫,被医生确诊为游戏成瘾状态。
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苏衡认为,剧本杀中有很多极端场景的设置、极端情节的构建、极端情绪的展现、极端人格的变化,极易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剧本杀经营场所的混乱与二十年前国内网吧管理的乱象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2002年,北京发生的“蓝极速网吧事件”引起社会震惊,四名未成年人为报复网吧服务员在网吧内纵火,造成25人死亡。
在后续调查中更暴露出了网吧管理中的问题:一是未经任何审批私自开业经营,无任何消防措施;二是在装饰装修中使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并在39平米的房间内摆放了23台电脑。
受事件影响,数万家网吧被关闭整顿,北京最大的飞宇网吧被迫停业一年。
有了网吧的前车之鉴,资本市场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态度更是万分谨慎。
剧本杀未来的出路在哪?
根据相关调查,最受中国玩家喜爱的剧本杀类型分别是“烧脑推理本”、“欢乐喜剧本”和“换装情感本”。

虽然烧脑推理的剧本中往往与谋杀等情节相关,但与新华网提到的恐怖灵异元素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美团《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中也指出,剧本杀消费者最看重的三个因素分别为DM(主持人)专业度、剧本质量和商户口碑评价。

将恐怖灵异、血腥暴力等元素作为噱头的剧本质量本身就令人怀疑,提供过于恐怖的场景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心理影响,会让商户口碑大打折扣。
因此,宣扬灵异和暴力的剧本杀的确正在走上一条歪路。
对于剧本杀行业来说,放下“杀”元素,可能是对于行业健康发展最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新浪科技、36氪、钛媒体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