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赴河南救灾的深圳大鹏救援队回来了,“当地群众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来源: 晶报   2021-08-09 15:16:09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8月9日讯(晶报记者 陈碧霞 彭丹)“我们只是做了平常的工作,但河南人民对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给了我们很多感动……”8月7日下午,支援河南郑州抗洪归来的深圳大鹏新区应急排水抢险队的5名队员,分别在不同的隔离观察点,通过电话和微信连线,接受了晶报APP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们在河南参与排涝救灾的故事。

▲作为广东省应急厅救援队的成员,深圳大鹏新区应急排水抢险队出色完成赴河南救灾任务

设备技术经受考验 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

作为广东省应急厅救援队的成员,从7月22日24时左右出发,至8月4日16时返回大鹏基地,整整13天,其中在郑州展开救援工作共有10天。

因受强降雨影响,郑州各地区内涝严重。这次新区应急排水抢险队调配了一台“龙吸水”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和一台保障车,随行有5名队员,分别在河南郑州二七广场德化新街、滨河花园社区、杨桥大道和开来路等四个积水片区参与抽水排涝工作,帮助当地居民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22日午夜接到紧急通知时,大家都没有犹豫地答应了,但当时确实没想到会去这么长时间。”领队韩伟说,本次行动因任务紧急,对人员是一种考验,对技术和设备的挑战难度也不小。在郑州二七广场德化新街参与排水时,设备是连续作业到极限才停下来,因对水下情况不太了解,抽水操作时必须非常谨慎,要随时清除杂物,不能让其堵塞泵头;在德化新街,积水的地下空间通道坡度接近35度的极限,而且都是台阶,开始段还是干的,到第三段台阶段便都是湿滑的,这让“龙吸水”的子车前进面临着随时都有滑下去的危险。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后用沙袋增强台阶的摩擦系数,子车与地面固定点用钢丝绳连接作安全绳,才得以解决。

韩伟表示,这次能出色地完成救灾应急排水任务,与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作战分不开。技术担当的廖永福是“龙吸水”全程操作手;范江云最爱车,每天把驾驶室擦得干干净净;做事很拼的王义后来感冒了还坚持连续工作;而最年轻的吴世武任劳任怨,揽下最脏最累的活。“我们队伍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可能是这次救援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但我们的队员一个个都是好样的!”

“技术担当”廖永福、范江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作为“龙吸水”设备技术担当的廖永福同时也兼任司机,从7月23日到24日,一路日夜兼程赶赴郑州,两天仅睡了不到6个小时。但24日晚上抵达第一个支援点二七广场时,他又与队友王义连续工作了一个通宵,直到第二天上午10时。

“二七广场地下室落差大、角度大,这对设备操作要求比较高,丝毫不能疏忽,要提起十二分精神!”廖永福说,出于职业原因,河南暴雨洪涝灾害发生之后,自己一直关注着相关新闻,“所以接到韩队的电话时便立马答应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家人也很支持。”

同样是司机和设备操作手的范江云,接到韩伟的深夜电话时,是在老家山西晋城。当时在休假的他,正在家中照顾2年前因车祸而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在征求父母的同意之后,他跟2个孩子说‘爸爸要去河南救灾了’,便快速收拾好随身衣物,赶去郑州与队伍汇合。

范江云隐瞒家中情况参与救援的事情,韩伟后来才得知。范江云说:“每个人家中都有困难,这是要去救灾!队长打电话来,就是需要你去。这也是对孩子一种言传身教吧,告诉他们,当社会需要我们时,心中要有大爱。”

保装备就是保战斗力,装备的持续稳定运行离不开队员的日常保养。“机器也需要爱护,”范江云最爱车,每天再累也要把驾驶室擦得干干净净。“这样大家累了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工作起来心情也会不一样。”

王义:一路收获的感动和美好,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7月24日晚上,与廖永福一起通宵工作的是王义。这一干,就是14个小时。

“我们要赶紧把地下一层的水抽干,商铺里面的货物才可以撤出来。”王义表示,救援刻不容缓,很多商铺老板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的到来。“我们的龙吸水泵车到现场后,五人小组迅速展开作业,在周边市民的协助下,以最短时间开机排水,当地下空间的积水顺着两条红色排水管涌出地面时,围观的市民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在完成该救援任务后,王义和队友接着前往下一个救援地点,该地点是一个小区,小区居民人数有1万多人。“刚到的时候,小区都没有电,地下车库的积水已经漫到了车库的出口。”王义表示,为尽早让居民恢复正常生活,王义与队友以及当地的消防人员奋战了两天一夜,通过24小时不间断排涝,该小区的地下车库的积水得以顺利排出。“只有把积水抽干,居民的用电才可以恢复。”王义说,在该救援工作完成后,当地的供电部门迅速参与到恢复供电工作中,在离开时居民们都自发到楼下为救援队送行。

“一天基本上吃一顿,回到酒店后倒头就睡了。”由于救援时间紧,任务重,每天工作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所以王义并没有太多时间吃饭。他表示,尽管救援过程中充满困难和艰辛,但是只要能为帮助郑州人民出一份力,帮助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8月4日晚,王义以及队友结束救援任务后回到了深圳,这一天也是王义的生日,但他没有和队友提起。“这个生日,不平凡。”王义认为,在救援工作中一路收获的感动和美好,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最年轻的吴世武:我要做到全力以赴

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队员,吴世武在7月23日凌晨接到了队长电话,在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救援队伍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去!”

24日晚,吴世武与队友在抵达郑州后,马不停蹄地准备投入到排水工作中,一位20多岁的女孩手提着十几杯奶茶走到救援队面前,跟救援队员说:“你们大老远跑过来,真的很感谢你们。”边说边把奶茶往队员手里塞。

“因为我们都穿着‘广东应急’的衣服,所以群众都知道我们来自广东。”吴世武表示,当地的群众见到我们很开心,还有许多群众担心救援队没地方落脚,表示可以到他们家里休息。

“很感动,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吴世武说,刚抵达郑州时,现场还有其他的救援队伍和人民子弟兵正在救援,群众也都自发参与到救援工作中,那时候他真正明白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完成排涝任务,群众夹道欢送

在参与道路抽水排涝工作时,由于道路积水较深,许多老人与小孩通过时存在困难,吴世武和队友在抽水工作之余,也会帮助有需要的群众。“老人行动不便,还有小孩,你就要背着他们过到路对面,我年轻人嘛,只要是我能做的我都做。”吴世武表示,在救援过程中,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就要做到全力以赴。

领队韩伟:这枚带着荣光的党徽将一直伴随着我

“我们收到很多锦旗和感谢信!”谈起这段救灾经历,韩伟表示,“我们只是做了平常的工作,但河南人民对我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们很感动,想起这些画面,现在都会泪目。”

韩伟说,在灾难面前人类很渺小,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敬畏,当有难时伸出援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一点善举,会给困难者带去莫大的支持与鼓励,会让他们安心。

在7月28日与新区应急局领导视频连线时,韩伟展示了自己佩戴的党徽。据介绍,广东省应急厅救援队在出发时,已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到了救灾一线,看到我们身上佩戴的党徽,当地的群众都说,只有党员才能上一线!当时就感到特别的光荣和自豪。”有着20多年党龄的韩伟表示,“这枚带着荣光的党徽,将会一直伴随着我。”

韩伟说,不管队伍走到哪,省应急厅的领导、新区应急局的领导都很关心:吃住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到了灾区之后,强大的后方支持,始终让他们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通过这次支援,我们都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据了解,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5名队员在回深路上便已主动联系防控部门进行情况申报,自觉地进行居家自我隔离观察,或按安排住到隔离酒店。“我要求每个队员都一定要严格做好这一点,不能给社会添麻烦。”韩伟表示。

相关文章

TOP